当前位置:首页 > 九三论坛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理论

发布日期:2007/4/12 9:55:02     浏览次数:13308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推行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彻底解决中国民族问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一贯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提出了正确的方向和最高标准,并就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式、方法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理论。  

    一、高度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一向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训练。  

    建党初期,我党的领导人李大钊、邓中夏等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1923年秋冬,中共北方组织深入北京的蒙藏学校,与进步学生建立了密切联系,到1925年,蒙藏学校120多名学生中有90多名党团员。  

    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党校办过民族班,从1941年开始在延安创办了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民族学院,为蒙、回、苗、壮、藏等少数民族培养和训练了一大批领导骨干。  

    解放战争时期,党更加重视培养各类民族干部。1949年西宁创办了以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少数民族干部为主的青年干部训练班,后发展为民族公学,又改为青海民族学院。到全国解放时,我党共培养了蒙、回、壮、苗、藏、满、彝、土家、朝鲜、羌等少数民族干部约1万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翻身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特别是中青年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员很少,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经济发展等项事业急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实施也迫切需要解决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干部问题。在此背景下,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他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外,各级政权机关,均应按各民族人口多少分配名额,大量吸收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能够和我们合作的人参加政府工作”、“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的地方的地委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并强调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是不可能的。”在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又指示:“我们一定要帮助少数民族训练他们自己的干部,团结少数民族的广大群众。” 1952年,他在亲自主持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中,对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了具体规定:自治机关“应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员为主要成分组成,上级人民政府应帮助各族自治区自治机关有计划地培养热爱祖国的、与当地人民有密切联系的民族干部。”  

    毛泽东同志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在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形成了共识,比如,1951年李维汉同志在中央民委扩大会议上强调指出:“普遍大量地培养同人民有联系的民族干部,是圆满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政策,以及发展各族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事业的关键。”1957年周恩来同志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也明确指出:“既然是民族自治,就要培养民族干部。既然承认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就要受到尊重。这些就是民族化。……关于干部方面的民族化,就是民族干部应当有一定的比例。”那么怎样做到既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力,又能使这些少数民族干部在管理地方事务的过程中,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这就需要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教育,特别是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建国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不断总结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经验,形成了关于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基本理论,成为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形成关于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系统理论  

    1.少数民族干部教育问题,是党的干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他说,培养革命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战斗任务,“我们要造就大批民族干部,他们是有革命理论的,他们是富于牺牲的,他们是革命的先锋”。在培养革命干部标准上,他提出了“德才兼备”的原则,在干部的使用上,他提出了“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他还告诫我们,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毫无疑问,这些重要思想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有自身特殊的内涵。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肯定了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在党的整个干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以此作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原则;另一方面,又根据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特殊性,对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第一,必须普遍地、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认为,为了贯彻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原则,促进各民族团结合作和共同发展繁荣,需要培养和选拔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没有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就不要进行任何带群众性的改革工作。”必须普遍地、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到1954年少数民族干部已发展到14万人,比1949年增长近3倍。  

    尽管如此,还远远不能适应民族地区各方面的需要。而且这项工作在各地区的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很少。针对这一情况,中共中央于1954年12月再次发出指示:“普遍、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我党在民族问题方面多年来一贯坚持贯彻的方针,也是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帮助各少数民族人民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并要求各地党委必须进一步加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  

    为什么要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干部是本民族的优秀代表,他们大多出身于劳动阶层,不仅对中国共产党有无比深厚的阶级感情,而且同本民族的劳动群众心心相印,最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熟悉本民族本地区的经济特点,知道本民族群众的思想感情及要求,对改革本民族本地区的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责任感。只有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共产主义干部,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达到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完全平等,并通过少数民族干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地贯彻下去,把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产生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  

    第二,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共产主义干部。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在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要彻底消除民族间一切形式的不平等,建立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首先要求执行这些方针政策的各民族干部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处理问题。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要通过他们带领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通过他们带领各民族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向共产主义迈进。少数民族干部与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土司、头人、王公、贵族等完全不同。他们是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少数民族干部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政策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能否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而且直接影响到广大少数民族地区能否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各民族共同携手并肩,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问题。所以,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直接目标是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这是对少数民族干部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  培养少数民族共产主义干部,把干部的民族化与共产主义化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思主义民族理论。“干部民族化是自治机关民族化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要在自治机关有与人口相称的比例。真正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这就必须促进大力培养和选拔民族干部工作。”同时,自治机关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懂得共产主义学说,忠诚地、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干部民族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我国多民族实际情况,以及解决极其复杂的民族问题的需要而提出来的。而共产主义化则是对所有干部的要求,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大批合格的民族干部。  

    第三,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模式是:在教育方式上以正规教育为主,在培训对象上,以在职干部短训为主,在培训内容上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与党在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实现《共同纲领》规定的各项民族政策结合在一起,制定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与技术干部为辅”、“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与此同时,李维汉同志亲自起草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方案》首次将各种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形式进行科学规范,确定了有计划地、成规模、系统地开办正规干部学校的设想。《方案》提出:“在北京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并在西北、西南、中南各设中央民族学院分院一处,必要时还可增设。”“各有关省份设立民族干部学校,各有关专区或县根据实际需要和主观力量设立临时性质的民族干部训练班。”  

    第四,注意在工作中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注意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共产主义干部,是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干部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共中央1954年向各地发出的指示中,特别强调“注意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积极而稳步地在各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发展党员,培养各少数民族的共产主义干部。”  毛泽东多次强调必须重视在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少数民族党员干部。1956年7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说:在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定要好好地发展,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的党员干部,逐步以少数民族干部来代替汉族干部。”他指出:“县、州、区的少数民族干部要逐年增加,少数民族中要出书记。”  

    少数民族干部的大量培养,共产党组织在少数民族中得到普遍发展,进一步密切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与少数民族的联系,民族地区的工作局面有了很大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干部准备和组织准备,为少数民族自身的进步和发展,造就了一批骨干力量,也为以后更广泛地推行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在少数民族内部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条件。  

    综上所述,早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并在以后的革命实践中不断积累这方面工作经验。到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在此背景下,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继承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变革的需要,逐步形成并完善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理论。在这些理论指导下,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迅速成长起来,他们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摘自中央统战部网站)  作者:中央社院副教授  沈桂萍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员会 滇ICP备13005073号 Copyright©2004-2013 www.93yn.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871-65152994 技术支持:昆明软件开发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710号


微信公众号

点击进入社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