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  展未来任重道远

发布日期:2013/8/26 0:00:00     浏览次数:21755
——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2华诞之际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2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2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
  回首这92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九十二年前,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九十二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五十几名党员,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执政六十多年,拥有八千三百余万党员的大党。这九十二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九十二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这九十二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九十二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九十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九十二年。
      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大庆油田灯火辉煌,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蘑菇云直冲云霄,虽然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缕缕春风吹开了改革开放的朵朵春蕾,殷殷热土涌起滚滚浪潮;“一国两制”的宏大胸怀,将失散在外的游子拥入祖国怀抱,绚丽的紫荆花和醉人的金莲绽露出久违的笑脸。举办奥运、世博成功、加入世贸……中华大地喜事连连。“七一”宣言汇集了一代代仁人志士,托起了东方地平线上一轮不落的红日。
      在我们云南大学,众多默默无闻的党员同志,爱岗敬业,公正廉洁,热爱本职工作,将“七一”厚望转化成拳拳之心,用燃烧的生命之火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火红的誓言。他们时刻牢记入党誓言,把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在平凡的岗位履行着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庄重承诺,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财务管理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知识与科技力量高度密集型的高等院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军,开展科学研究不仅可以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现代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高校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同时科研经费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还可增强高校的资金实力,所以搞好高校的科研水平可以提高大学的整体实力,我们云大人借改革的春风,特别是近几年来科研经费芝麻开花节节高,以下是2003-2010年科研经费历年收入比较表:
                                                          单位:元
年   份
科研经费总收入
科研经费横向收入
总收入环比增长%
横向收入环比增长%
 
2003
57325830.70
9910005.70
 
 
 
2004
34547702.88
6463018.12
-39.73
-34.78
 
2005
47848029.76
7880324.76
38.50
21.93
 
2006
47514422.37
12293077.31
-0.70
56.00
 
2007
33402609.97
11632232.27
-29.70
-5.38
 
2008
38705994.43
11603482.43
15.88
-0.25
 
2009
62360966.92
14334366.92
61.11
23.54
 
2010
82485862.40
23497562.90
32.27
63.92
 
 
 
 
 
 
 
     以上数据可看出,科研总收入及横向收入2004年、2007年分别下降了39.73%(34.78%)和29.70%(5.38%),除了这两年经费收入下滑较大外,其他各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了2008年的小幅增长(15.88%)外,2005年、2009年和2010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增长了38.5%(21.93%)、61.11%(23.54%)和32.27%(63.92%),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总收入已下降了0.70%,而横向收入却增长了56%,说明当年的财政拨款较少,横向收入较大,在经费收入增长幅度大的三年中,引人注意的是2009年及2010年,科研经费分别达到了62,360,966.92和82,485,862.40元,这是云南大学有史以来跨越式的大发展,说明近两年来云大教职工做科学研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体现了我们云大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孜孜追求科学的精神,发扬光大“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理念的实践。
从以上图表显示出云南大学发挥了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相互促进的优势,无论从学科门类,还是项目性质都展现了云大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既有国家项目、省级项目,又有其他科研项目。同样是科学研究,但水平是有高低之分的。就整体水平而言,云南大学虽然目前无法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一流的大学相比,但不等于我们就可以平庸,我们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去争取一个个的“单项冠军”,在某些领域中,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最前沿,这就是我们要创造的精品,也是我们应该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这些数据表明我们云大人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三千多年前古人说出的名言至今仍然是科研人员孜孜以求的境界。蔡元培说:“大学不是贩卖毕业证书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一个“高深”,道出了大学在学术上的追求。大学教师由于大学“教研相长”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往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要在课堂上教书,另一方面还必须承担科学研究的任务,当他们从事后一项工作时,就已经是一个科研人员了。所以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今天,那些勇于创新的人们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创新,才可能攀登一座座新的科学高峰,学校也才具有无穷的活力,有了永远的支撑。有了创新精神,我们就有可能真正把眼光盯住全国一流,世界一流的目标。     
      在建党九十二华诞的时刻,我们云大人硕果累累,已用优异的成绩向党和祖国人民汇报。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 九十二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时代为己任,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要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积极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胸怀祖国,扎实工作,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全部才智。
  作者:周 凯(云南大学九三学社支委)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员会 滇ICP备13005073号 Copyright©2004-2013 www.93yn.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871-65152994 技术支持:昆明软件开发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710号


微信公众号

点击进入社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