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职,做好社会服务

发布日期:2013/9/5 0:00:00     浏览次数:11831

黄前光

社昆明理工大学第一基层委员会,作为社的基层单位,遵循社章程和社省委的指示,立足本职,精诚团结,埋头实干,为社会和科教事业的发展服务,努力树好基层形象。几年来,我们在社会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汇报如下:

 

    一、社会服务挑重担

 

    社员韩润生教授,多年来,他带领一批科研人员针对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与危机矿山的资源枯竭现状及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发展趋势,立足于老矿深部和外围的隐伏矿定位预测的方向,努为解决世界地学界的关键技术问题,先后在滇东北、滇中、滇西、滇东南及陕西铜厂矿田等地开展矿产地质、地震危险区预测等领域的研究,深入矿山老区,克服种种困难,提出了创新的技术思路,系统地概括出寻找隐伏矿的构造成矿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在云南会泽铅锌矿、易门铜矿、陕西铜厂矿田、昭通毛坪铅锌矿、保山核桃坪铅矿和南涧铅锌矿等地找矿中取得重要成果。会泽铅锌矿仅8号矿体,新增铅锌金属量80.“万吨,经济价值达64.4亿元,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3年;新发现的隐伏矿体,探明的铅锌金属储量50多万吨,再次取得隐伏矿预测的突破,这一成果表明会泽铅锌矿成为世界著名的超大型铅锌矿之一,我国第三大重要铅锌基地。通过与易门矿物局等单位联合攻关,在易门矿山深部新增铜金属资源量30.5万吨,潜在经济价值22亿多元,延长老矿山服务年限12.7年,成果转化获得产值5000多万元,经济效益2100多万元。

 

 

 

    上述两项成果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内资深专家给予高度评价。

 

    社员孙可伟教授带领科技和从业人员,几年来在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昆明理工大学中试基地辛勤工作,拥有几条柔性示范中试生产线,研究经费及固定资产达2亿元.所生产的产品(目前有十余种)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产品承载能力等指标均符合标准,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专利十年成就展金奖、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和国际发明展铜奖等,也为云南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中青年社员徐小军、李英龙、郭玉忠、宦秉炼等也发挥了自己的业务专长,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

 

    二、扶贫支教谱新篇

 

    2003年7月,在社员倡议和社省委、社玉溪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应元江县教育局的邀请,我校社员英语教师曾卫、罗晓旭、杨东梅、沈海英等利用暑假前往元江县开展扶贫支教活动,为该县中小学教师举办英语教学培训,参加培训班的教师共120人。社员教师针对当地英语教学实际,就中小学英语教学新理念、英语教材课程标准解读和英语课堂教学技能及听说为主的课堂示范教学等几个专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讲解,其中穿插示范教学、提问解答和课后交流的形式让学员了解英语教学的新方式和新手段,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员欢迎。培训教师带去了培训用的学习资料和教材(社省委出资5000余元购置),发给每位学员,并个人捐资为学生们建立起一个阅览室。时值元江盛夏,她们在40度高温下工作,挥汗如雨,但没有叫苦。她们无偿劳动,不要报酬,体现了不为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培训活动得到了元江县委、县政府及县统战部、县教育局的全力支持,对培训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几天的工作,不仅传授了英语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也让社员教师得到了锻炼,初步进行了社会调查,了解了基层的教育现状,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况。

 

    2004年7月,在社省委组织下,我们又派了两个小组前往滇西的梁河县、凤庆县开展这一活动,几天里为两县共培训了中小学英语教师200余名。九三省委提供万元经费购买学员使用的教材、资料和光盘,并派出两名处级干部随同前往。在梁河的几天里,正值德宏州发生洪涝泥石流灾害,梁河局部地区也发生险情,几位教师不顾个人安危,辛勤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凤庆县举办的培训活动,几位教师认真讲授,赢得了学员的一致好评,并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有关资料作为今后支教的参考。无论是梁河或凤庆县的培训活动,都得到当地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各方面提供条件,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尽管后来发生了途中的受伤事故,但一位受重伤的教师坦言:“能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做点事情,对遭受的不幸,我无怨无悔!”

 

    三、老鹏展翅更雄劲

 

    社员周君才教授,1987年退休,今己83岁高龄。周老退休后闲不下来,78岁之后仍在为新型采矿法的试用奔跑在省内外的矿山上,他先后为云南马拉格矿、个旧新建锡矿、云锡卡房采选厂等矿山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亲赴墨江金矿现场,反复调研,对矿床成矿规律及采矿方法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特别是用“回采残矿”的方法为该县完成黄金产量10792两,实现税利340万元做出了贡献。周老还十分关心学校的教学改革,82岁时撰写了“培养四能新人”的论文上书中央、省里领导,刊登在我校《评建通讯》上,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好评。

 

    社员冉崇英教授,今年76岁了还在展翅飞翔。他主持的《楚雄盆地铜盐、有机矿床组合地球化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荣获2002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九篇配套论文在全国核心刊物发表,两篇分别在两个国际会议宣讲与发表,经6位中科院院士等评审认为具有开创性,有重要理论和学术价值,对丰富成矿理论,发展区域成矿学做出了理论建树,其论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社员刘北辰教授带领研究人员深入专州、县贫困地区,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近年来为云南省共建起了十一座“双层倒张式钢索桥”,为贵州省建起了三座。最近为开发乌江,又设计建成“双车道双层倒张式钢索桥”,并获得了又一个专利。这些桥梁的建设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和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为民生建言献策

 

    针对昆明市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造成城市生活垃圾量骤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日益突出的现实问题,2001年7月,昆工第一基层委和昆明冶金研究所支社共同开展了“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及治理对策”课题的调研,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完成了约4.5万字的报告。课题于2002年7月通过评审,专家对此课题评价很高,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认为“城市生活垃圾成为继滇池之后昆明又一重大环境问题”。《云南政协报》、《春城晚报》等在头版头条作了报道。以此为基础撰写的关于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提案,经社省委与各位民主党派、工商联达成共识,作为党派的联合提案并经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批准,成为2003年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一号提案,后又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五、立足本职促发展

 

    2003年5月,就学校教学改革和评建工作的问题,基层委员会组织全体社员围绕加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抓紧青年教师的培养,治理校园环境,加强学风建设等进行座谈,并归纳出若干条建议,以专刊形式登在宣传栏内,受到学校领导极大的关注和重视。结合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在校党委召开的双月座谈会进行反馈,充分体现了九三学社社员对发展高教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几年来,由于社员教师的努力耕耘和不断探索,获得了多项教学奖励和科研奖励,为九三学社组织赢得了荣誉。

 

    要做好社会服务,我们有以下体会:

 

 

 

    1、思想建设领先。加强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统战工作的系列知识,学习社中央重要文件,切实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搞好党派工作打下思想基础。

 

    2、依靠人才强社。在组织发展工作中注意吸收科研、教学骨干和高学历层次的中青年教师,正是这些社员成为我社为社会服务的中坚力量。

 

    3、有一个讲团结、讲奉献的班子,主动积极地关心社务、关心社员,才能产生凝聚力,这是搞好党派工作的保障。

 

    4、善于调动广大社员的积极性,适时表扬和肯定他们的成绩,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支骨干队伍,使其成为社务工作的一支生力军,并以此带动全体成员共同奋进。

 

    5、加强组织观念,保持与上级的密切联系,争取上级组织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保证我们基层组织的工作方向正确,积极主动。

(作者:社昆明理工大学基层委主委)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员会 滇ICP备13005073号 Copyright©2004-2013 www.93yn.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871-65152994 技术支持:昆明软件开发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710号


微信公众号

点击进入社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