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这次我们和九三楷模周铉先生说再见!
九三楷模、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社员周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5日在昆明逝世,享年97岁。
周铉,1926年5月出生于河南新郑,九三学社社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他长期从事植物种类和植物形态研究工作,是我国著名天麻专家,被誉为“中国天麻有性繁殖法的创始人”,获得“中国天麻之父”之称,被中国菌物学会授予“中国天麻研究终身成就奖”。
1946年,周铉就读于同济大学理学院植物学系,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华东师大、西南师院生物系任教。周铉曾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形态学研究组组长,他也是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1957年,周铉考取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在导师吴征镒院士指导下攻读植物分类学。1960年,他追随吴征镒先生举家迁到云南昆明,到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植物分类。
天麻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息风止痉,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眩晕,头痛,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等。曾被称为“神草”、被作为“贡品”的天麻,而产自云南小草坝的天麻,则是天麻中的极品。上世纪50年代,云南小草坝天麻的高品质已享誉全国,各地天麻采购商纷至沓来。但小草坝野生天麻产量极为有限。由于过度采挖,彝良小草坝野生天麻产量已呈逐年下降趋势。面对全国药材市场对小草坝天麻的火爆需求,云南省药材公司求助吴征镒院士,希望吴院士协助公司开展天麻繁殖研究。为探寻天麻的生长之秘,1966年,时年40岁的周铉,带着恩师重托,抛下年迈的母亲、妻子和三个十几岁的孩子,揣着一本《毛泽东选集》,只身从昆明进入彝良小草坝原始森林,开始了他的天麻研究之路。
在小草坝,周铉一呆就是13年。1970年,周铉的实验基地终于摸清天麻的生长规律,成功培育出供给天麻种子萌发营养的外源营养源——萌发菌和天麻成长所需营养源——蜜环菌,人工繁殖的天麻终于普遍成长,而且达到了连片态势。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他改写了天麻只能野生不能种植的历史。
如今,天麻在我国已经是每年几百亿的庞大产业,每年为国家创造几百亿的经济效益。云南昭通许多农民通过种植天麻脱贫致富,周铉也因此被赞誉为“精准扶贫先行者,人民科学家”。然而,淡泊名利的他从不以取得的成绩向组织伸手,始终不改对党和人民的初心。为表彰周铉对当地天麻产业的贡献,2014年,彝良县授予周铉“彝良县荣誉市民”称号,并打破传统,请雕塑家给健在的周铉塑了一尊像。2016年,彝良县天麻博物馆开馆,周铉的半身铜像屹立在最显著位置。
多年来,周铉的事迹先后多次被新华社、《民主与科学》杂志等各级各类媒体广泛报道,2018年又被中国科学院拍成视频作为“一所一人一事”的典型加以宣传……
2019年,在九三学社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周铉被表彰为“九三楷模”。2020年,在九三学社云南省八届四次全会上,周铉被表彰为“云南九三楷模”。
(根据赵国英《周铉:天麻之父》以及云南广播电视台,【#建党百年·口述云南#成就篇】相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