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三届“云南九三楷模”拟表彰人选的公示
经九三学社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主委会研究决定,拟授予刘德隅、周永洪、聂瑞麟(按姓氏笔画为序)三名社员第三届“云南九三楷模”荣誉称号。按照《第三届“云南九三楷模”评选表彰工作方案》规定,现将三名拟表彰人选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从2022年11月11日起,至11月17日止。如对拟表彰人选有异议,请于公示期间通过电话等方式反馈至社省委宣传部。联系人:彭超,电话0871-65152994;地址: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94号党派大楼六楼,邮政编码:650031。
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宣传部
2022年11月11日
第三届“云南九三楷模”拟表彰人选及事迹简介
(按姓氏笔画为序)
刘德隅,1934年2月生,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原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参加林业调查规划院设计工作的七十年来,先后在东北长白山、小兴安岭,甘肃白龙江,四川大渡河、岷江,湖南湘江和云南金沙江、澜沧江、南盘江、红河、怒江等主要林区,参加与主持过20多个林区的大中型林业企业或事业单位的森林资源调查和林区建设的开发规划总体设计与可行性研究,成果丰硕。尤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的前期技术工作,以及森林史志研究等方面成绩尤为突出,简述如下: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
1.主持和参加云南省林业厅组织的《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云南省环保局组织的《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世界银行资助,国家林业部组织的《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计划》等大型项目。
2.主持和参加西双版纳、高黎贡山、南滚河、大山包等1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总体规划、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其工程累计投资达20亿元以上。作为云南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成员,参与30多个自然保护地的科学考察与总体规划的评审项目。
3.主持争取引进外资无偿赠款援助项目的前期技术工作都获得了成功,并参与实施,累计达2000余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5亿元)。计有:中国与全球环境基金合作的《中国自然保护建设(云南部分)》(GEF)项目,中国与荷兰政府合作的《云南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FCCDP)项目,中国与德国政府合作的《云南热带林保护与恢复》(GTZ)项目。
4.主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综合科学考察,成果出版专著。参与中国老教授协会组织编纂的《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专著,为该书编委与主要撰稿人,主编《云南自然保护区》大型专著。参加省内10多个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
5.参与云南省林业厅组织编辑的《云南湿地》大型专著,为该书副主编。与西南林业大学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合作编制《云南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6.应云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部门委托,担任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资助的《云南自然保护》季刊的执行主编。历时8年,出刊29期,共约250万字。应邀参加《云南辞典》、《云南百科全书》、《云南国土资源》等大型专著的撰稿,编写有关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条目。
二、开拓云南森林史志研究,参与《云南省志》编修工作
1.先后被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聘请为《云南省志·林业志》、《云南省志·古树名木志》副主编。参加省林业厅组织的省志编修撰稿工作,并对地县林业志编修工作进行指导。其间撰写的《从森林资源消耗初探云南森林覆盖率变化》、《民国初年的云南林业》、《云南森林资源史料探寻》等多篇文章的发展,丰富了史志研究,并曾获全省先进修志工作者称号。
2.进行森林史研究,撰写的《云南森林历史变迁初探》(发表在《农业考古》期刊,后被收入《林史文集》专著),《云南省森林简史》(收入中国林学会编辑的《中国森林史料汇编》专著),这两部专著均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被视为填补了云南森林史研究的空白。
3.在《云南森林》、《云南森林资源》、《大理森林资源》、《迪庆森林研究》等专著中,负责撰写有关森林地史时期的演变,历史时期的森林资源变化等有关章节,丰富了专著内容与权威性。
刘德隅曾多次获得各种奖励,主要的有: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参加《中国林业地图集》项目获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云南古树名木》获中国林学会第三届“陈荣奖(与“梁希奖”同为全国林业科技与科普成果最高奖项);主编《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专著,获云南省“科技兴林”一等奖;被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授予“科技耆英”称号等。
刘德隅的业绩,先后被收入《中国专家人才库》(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林业专家大辞典》(黑龙江科技出版社)、《世界优秀人才名典(第一卷)》(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中国当代方志学者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
周永洪,1969年12月生,楚雄州残联四级调研员,副研究馆员,九三学社楚雄州委综合一支社主委。
2000年4月,参加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选拔赛WWW网页制作项目,获得第一名。同年5月,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选拔赛WWW网页制作项目,再次夺魁。2000年8月,在捷克首都,参加国际劳工组织举办的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WWW网页制作项目,获得第4名,先后获“云南省优秀残疾人”“楚雄州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楚雄州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楚雄州残疾人事业“九五'先进工作者”“楚雄州第七届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01年6月,被全国总工会、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五部委授予“全国自学成才奖”,2003年6月被中国残联表彰为“全国自强模范”,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4年至2007年期间,整理编辑出版了《让历史告知未来-《人民日报>所见到的楚雄彝州》(30万字)、《让历史告知未来-《云南日报》所见到的楚雄彝州》(1300万字)以及《楚雄州图书馆馆藏彝族文献书目提要》(76万字)。2004年11月,被州委团委、州委组织部、州委宣传部 等部门评为“楚雄州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5月,被团省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评为“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2011年6月,被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和8个民主党派云南省委联合推选为“与党同行,身边的榜样”-统一战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人物。
2009年、2014年、2015年、2021年,4次被楚雄州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州残联评为优秀共产党和优秀公务员;2012年-2015年连续2届被九三学社楚雄州委评为社务工作先进社员;2016年2月,撰写的《九三在我心中》获九三学社云南省委“纪念九三学社创建七十周年”征文三等奖;2016年6月,被州直机关工委评为2014-2015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
担任楚雄州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撰写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等2篇征文分别于2016年、2017年在州政协民生论坛作大会发言;撰写的《关于加强楚雄州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提案》等6件提案被评为州政协优秀提案;2018年4月,撰写的《不忘初心携手前进 同心筑梦 奉献力量》荣获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征文三等奖。2020年9月,在中共省委统战部“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知识网络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个人。
聂瑞麟,1939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云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委。发现了高含beta-昆虫蜕皮甾酮的资源植物露水草,完成了其加工工艺研发和产业化应用,获得了国家发明三等奖。开启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加工昆虫蜕皮激素的历史。他还进行了獐芽菜药用植物化学研究,以著名抗肝炎中药青叶胆有效成分为核心,完成研制了肝复康药物,对改善肝炎有较好疗效。也开展了葫芦科雪胆属化学成分的研究,确定了云南特色中药雪胆(罗锅底)的有效化学成分结构,使其收载于当时的《中国药典》。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得各类奖项10余项。
获奖情况如下:
1. “昆虫蜕皮激素新植物C.C.A及其制造工艺”获1979年国家发明三等奖(排名第1);
2. “治疗乙型肝炎新药—肝复康的研究”获1985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2);
3. “资源植物的化学研究”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排名第6);
4. “露水草蜕皮激素资源的综合开发”获1989年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1);
5. “葫芦科雪胆及其相关属赤罗汉果假贝母的综合研究”获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1);
6. 获得199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7. “黄杨科生理活性生物碱成分的化学研究”获1995年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2);
8. “雪胆及其相关属赤罗汉果假贝母的综合研究”获1996年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排名第1);
9. 获得1996年云南省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
10. “葫芦科药用植物活性化学成分研究”获2008年云南省自然科学类二等奖(排名第4);
11. 获得2021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生教育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