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天地 > 散文

黄云龙和篮球的痴缠人生

发布日期:2017/10/24 9:19:57     浏览次数:26743

 

(文/赵国英)

在中国篮坛,“黄云龙”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不过,圈里人都不叫他的名字,辈分比他大的,叫他阿龙,辈分比他小的,叫他龙哥,他的学生都叫他黄指导。有球迷则称他大黄。

作为一名篮球运动员,他曾被八一军旅相中,之后,多次入选国家队,出任主力二中锋,随国家队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曾参加过两届奥运会、两届世锦赛、两届亚运会和四届亚锦赛,和队友多次获得亚锦赛冠军;获当时中国男篮在世界大赛上获得的最好成绩——第十届世锦赛第九名;他曾与NBA球星乔丹、罗宾逊、巴克利同场较量;曾在宏远队的CBA第一个赛季与队友们并肩奋斗并夺得亚军;曾获得过联赛“助攻王”称号;曾经担任清华大学男篮总教练,是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教练中名气最大的人。

2016年10月,黄云龙又转战澳门,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派驻澳门地区的篮球总教练,活跃在澳门篮球界,有时是“黄爷爷”,带着澳门中小学生篮球队,参加各种篮球训练营;有时是“黄爸爸”,带着青年队参加各种比赛;有时作为“黄指导”,和澳门老年篮球运动员唠篮球、话家常……和篮球痴缠了大半生,如今,快六十岁的黄云龙,仍然在篮球的世界里乐此不疲,畅意盎然……

第一次见黄云龙,是大约十年前一个冬天的早晨,他到昆明来选拔学生,我和同事去采访。在昆明海逸酒店的大堂里,只觉他像座山样立在面前。和他说话,要离一米以上,仰着头,才能看到他的脸。这个山样的男人,外形俊朗,待人谦和,性情豁达,说话声音宏亮,不大的眼睛里总是涵着纯善的微笑,笑起来通泰酣畅,表情里却有些孩子气的单纯。

身高两米的他,在任何地方都“出类拔萃”。“走在街上是不是常常会有人看你或者指指点点?”我有些好奇。黄云龙温厚地笑笑:“习惯了。”他说,有一次走在成都的春熙路步行街上,一位老太太抱着一个正在哭闹的孩子,突然看见他,就听老太太吓唬孩子说,你再哭,黄云龙来了!“我都成辟邪的了。”说完,他一脸开心的大笑起来。

黄云龙没有所谓名人的架子,也从不端着,随性,温暖,很有“人味”。有他在的场合,不会冷场,也不会负担,喝酒,聊天,他总会把气氛搅得热火朝天。去他在的地方,给他打个电话,只要有空,他都会说“我来接你。”黄云龙的队友不少,带过的学生很多,球迷更是无数,性格豪爽的他,人缘好,走到哪,都有一帮朋友、球友。到澳门一年多,便几乎混成了半个澳门人,澳门球友们谁家有个喜事,都不会忘了他。 “这辈子啥也没有,就混了一帮朋友。”在黄云龙的心里,朋友是最为珍贵的财富。

黄云龙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在福建泉州长大。童年的黄云龙和其他男孩一样,顽皮,吵闹。出身军人的父亲,像《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将绿军装视为一生的荣誉,对几个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尤其对作为老大的黄云龙。“那时正逢文化大革命,学校里不上课,我们就整天瞎闹,一心希望我好好学习的父亲特着急。有一次我在外面闯了祸,回到家,父亲抄起一根拇指粗的竹棍就往我身上打。如果不是母亲拦着,父亲恐怕都把我的肋骨打断了。父亲和《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太像了。”

“我是吃地瓜长大的,所以长这个。”黄云龙出生的1960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在黄云龙正长身体的年月,每月只有24斤粮食,不够吃,只有吃地瓜。也许地瓜真的挺有营养,父母都是1米75的黄云龙,15岁就长到了1米88,20岁长到了2米。

因为父亲对部队的感情,也因为父亲望子成龙,希望儿子避开那个动乱年月,到部队里长点本事,15岁的时候,身高在当时非常出众、正在上体校的黄云龙,作为篮球特长兵,被招入福州军区。黄云龙说,“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到了部队,可以发衣服、发鞋,还可以随便吃饭。”

但进了部队以后,一次“夜宵事件”让黄云龙渐渐明白,人活着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吃口饱饭。黄云龙说,那时他还在福州部队。那年春节,部队球队要跟福建省队为工农兵打一场表演赛。大年初一晚上,作为新人的黄云龙第一次跟省队打比赛,他一个人得了4分,老队长给了他很大肯定,说:“很好,你打得可以,明天争取得6分。”回去以后,队里有蛋糕、面条之类的夜宵吃,黄云龙觉得很美。老队长跟他说:“你明天一定要得6分,得不到6分,回来夜宵别吃。”第二天晚上,黄云龙没有得分,但他还想吃夜宵,结果被老队长批了一顿,“你没得分,吃什么夜宵?”这件事,直到现在都让黄云龙记忆犹新。

尽管黄云龙说自己当年打篮球只是为了吃上顿管饱的饭,但赫赫的履历和他身上因打球而落下的种种伤痕,却如勋章般骄傲地向世人宣告:篮球对他的价值等同于生命。一直在和篮球纠缠的黄云龙说,“这辈子就和篮球耗上了。”

在福州军区,渐渐明白一些世事的黄云龙也渐渐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进了市队之后目标是进省队,进了省队之后就是八一队,进了八一队之后那就必须得打国家队。怀揣理想,黄云龙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在福州军区崭露头角之后,被八一军旅相中,于78年调至八一队。在这支铁军队伍中,黄云龙练就了一副硬朗的身体和硬朗的球风,球技得到了快速提高,“那时练球真是玩命,从技术到体能,即便受伤也不希望被换下场,照样坚持打。” 黄云龙左手小拇指根部分有非常明显的骨节错位突出,看上去像是小拇指内由指尖至指根方向又悄悄长出了第二根小手指一样,那是玩命打球的年代给黄云龙留下的纪念。“有一次比赛手指脱臼了,也没顾上去医院治疗,后来发炎,肿得胡萝卜似的,好了就长成这样了。嗨!这算什么?比这严重的伤多了。干这行就这样!天空飘来五个字:这都不是事!”黄云龙没心没肺的笑笑。

在八一队的出色表现,让黄云龙多次入选国家队。作为国家队的主力,他和队友用青春和激情叙写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

有着辉煌历程的黄云龙完全可以全身而退,但这个重情重义的男人常常“为情所困”,往往抵挡不住朋友和昔日队友的热情相邀,于是,在同龄知名球员相继退隐江湖后,人们依然常常在篮球场上见到黄云龙奔波的身影。

从八一队退下来后,黄云龙已经35岁。割舍不下对篮球的感情,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加入了刚从乙级联赛升入甲级联赛的广东宏远,征战95-96赛的cba联赛,取得了第二的好成绩。这个赛季的黄云龙,助攻榜上以场均4.18个名列第一,获得“助攻王”称号,篮板榜上以场均7个列第11名,得分榜上以场均15.2分获第19名,抢断榜上以场均1.4个获第21名,并入选全明星。当选此赛季的最佳中锋,入选最佳阵容。

98-99赛季结束后,黄云龙真正退役了。在家赋闲三年后,在2002年接手清华大学男篮,在另一块领地以教练的身份继续着自己的篮球生涯。“清华大学是百年老校,世界著名学府,能到这里执教也是自己的荣幸。”在清华,黄云龙还像在八一队时那样豪放爽朗,在训练场上总是大喊大叫,一个人的声音盖过十几个队员的叫唤。“快!”这是他喊得最多的一句话,他要求队员推进要快,接应要快,跑动要快,就是要与时间赛跑。心急如火的他,两个多小时的训练课要喝上三四大杯水,否则第二天就喊不出声了。尽管这是一种费尽心血的“工程”,但为了对得起清华这块招牌,黄云龙不遗余力,将自己的技术全部灌输给弟子们, “既然接手了,就要干好。”执教清华男篮8年,黄云龙几乎没有享受过寒假和暑假,甚至过年也没有放假,吃住和队员们在一起。每年假期,他都要通过个人关系,联系一些城市和地区,把队伍带过去集训以及打一些热身赛。这样的集训和比赛,清华大学一般是不提供经费的,黄云龙总是依托自己朋友的关系自行解决。

在黄云龙的勤奋和八一军旅的纪律性带领下,几年下来,清华大学男篮从他接手时北京地区的名不见经传到没有对手,在CUBA联赛中,更是历史性打进了全国四强。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世界华人公开赛、企业职工篮球联赛、中老年篮球赛等等平台或赛事,或作为解说嘉宾或作为教练或作为指导或作为运动员,都能见到黄云龙的身影。黄云龙说:“嘉宾、教练也好,比赛也罢,许多都是圈里的前辈和朋友盛情相邀,我能不倾力相助吗!”

黄云龙一家三口都曾是“篮球人”。夫人刘北焱曾任八一女篮的政委,儿子黄迪也曾是八一青年队的篮球运动员。黄云龙说,由于职业特性,这一辈子,一家人大多数时间都是“擦肩而过”,总是他带队到外地,刘北焱回家,他回家,刘北焱带队出去,老凑不到一起。如今自己常年驻澳门,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在八一队大院里几乎天天都能见到刘玉栋、郑海霞这些体育明星长大的儿子,2米10的个子,本是篮球运动员的好料子,但或许是看多了父母的聚少离多,儿子却没有像黄云龙期望的那样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而是几年前退役出国留学。“他喜欢电脑,兴趣的重点没放在篮球上。打球是需要琢磨的,球是有灵性的,自身条件好,也要用心用脑才能打好。”虽然遗憾儿子没有继承自己的事业,但让黄云龙感到安慰的是,儿子的内心对篮球仍有一份热爱,如今从事的职业也和篮球有关。

“现在的孩子,难伺候,不好管。”提起儿子,黄云龙似乎和许多父亲一样,言辞中总有诸多不满,但眼神中却有一种难言的慈爱。从小在泉州长大的他,却很喜欢吃辣。“那完全是为了迁就儿子小的时候带他的保姆时练的。”黄云龙说,保姆是湖南人,喜欢吃辣,因为担心保姆虐待孩子,本不能吃辣的夫妇俩,只好忍气吞声,迁就保姆的口味。后来保姆走了,夫妇俩不吃辣还不行了。孩子出远门比赛训练,黄云龙总是要帮着收这收那,有时还不忘在儿子的行李中塞点他平时爱吃的咸菜。出门的时候儿子总嫌烦,可回来总说咸菜不够吃。 如今儿子长大工作了,黄云龙嘴上说着“不管了”,可但凡牵扯儿子的事情,他都着急上火的忙乎。

到处比赛的黄云龙,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走过不少地方,但除了训练场、比赛馆,名胜古迹几乎都没去过。说起云南,除了去过一次石林,他也就知道个“七公里”,那是靠近海埂训练基地的地方。他笑称自己“职业病”,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先问人家训练场在哪?给多长时间?“退休后一定要补上旅游这一课。世界很大,我也想到处去看看。”黄云龙又是一阵爽朗的笑……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员会 滇ICP备13005073号 Copyright©2004-2013 www.93yn.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871-65152994 技术支持:昆明软件开发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710号


微信公众号

点击进入社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