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云南省委离退休支社组织活动交流材料
(朱志强)
一、基本情况:我是离退休支社主委朱志强,77岁。1989年入社,曾任社广东省委机关二支社主委,退休后定居昆明,已任四届本支社主委。本支社至2016年4月15日有社员26人,80岁以上10人,其余16人都已超过70岁。其中高级职称23人,占88.5%;外省来昆定居3人,省内各地市退休23人。
二、组织生活状况:因社员来自各地各行各业,居住分散,且大多患有各种老年慢性疾病,身体状况欠佳;所以我们组织生活定期每月15日举行(遇休顺延),以使能来的社员都能常见面、畅叙;曾有好意建议两个月一次,经全员公决,仍坚持每月一次,以增加见面机会(若两月一次,某人一次不能来,则半年才能见到)。老社员们组织纪律性极强,都能克服困难来参加活动,如:102岁的赖璇同志由重孙带着来,杨绍庭同志打的士来,汪大武同志坐轮椅来,张世权、朱荣昌等同志拄着拐杖来等,都尽可能参加组织生活,有病有事临时不能来,就打电话请假。十多年来,我支社组织生活一直坚持正常举行。
三、我支社活动得到社省委领导关怀和特别照顾。社省委主委、副主委、机关各处处长多人关心我们组织生活,常莅临指导。特别是专职副主委周勇和解丽平同志到任后更加关心老同志,亲临指导外,还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如其他支社大都有单位支持其活动经费,我们却都离开原单位,变成“没妈的孩子”,社省委就成了我们的妈妈!特事特办,帮助我支社解决了一些活动经费问题。目前我们每年固定于三月樱花节在圆通山共赏樱花,年年留下合影,形成历史对照性资料;有的还刻录了光碟供大家回味。每年再组织1-2次近郊公园游览,春节前搞聚餐团拜,每年都定期由支社委员探望85岁以上社员和特殊病号;平时有重病的及时看望,如杨正岳、汪大武、包震岳、杨绍庭等,使他们深感组织关怀和温暖。近期支委分两组探望了田钟、汪苍壁、支家振、朱荣昌、江开义、粱兆澜等同志,给重病社员和家属很大的安慰。
难忘的一幕:今年4月15日,我支社召开换届会议,支社要求大家尽可能来参加,81岁的沈汝达同志不小心摔了一跤,下颌碰出了血,大家都很关心,社省委专职副主委解丽平和组织处宋俊处长马上叫来“120”,及时处置。85岁的沙凤英同志住在远离市区的老年公寓,她克服困难,一大早就出门,步行加转几趟公交车,用时3个多小时,积极前来,表现了社员极强的组织观念。换届会议结束后,解丽平副主委破例派车送老沙等老同志返回老年公寓,避免了乘公交的危险。
三、支委会各委员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作为基层组织,我们都退下来了,又都是分散在各行业的社员,很难再为社会作出大贡献,我支社去年被社省委评选为社务工作先进基层组织,我们自己都感到惭愧,我们只是做了社员的基本工作。我们觉得,这些老社员个个都是曾在中华民族的奋斗中,在祖国建设事业中,能独挡一面,曾经付出巨大贡献的人们(过去的高级职称都是真干出来的)!所以我们支社的宗旨就是“为社员服务”,团结好大家,让社员有愉快的精神生活、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温暖的组织归属感,尽可能地为大家解决些可能解决的困难,让老社员感受到社组织的温暖——还有人关怀他,得到一点安慰。
四、我支社社员年虽迈,但他们是一个童心未泯、壮心不已的耄耋群体。有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关心国家民族大事,是具有嫉恶如仇、正义气概的正直中国人群体中的一员。他们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革、劫难、拼搏,和中华民族一起欢乐、一起悲伤、一起顶住高压、一起努力工作、一起欢唱成就!因此社员相互沟通事项、互给、传递正能量,畅所欲言是很重要的组织生活内容。这群耄耋社员克服困难,学习现代沟通技术,如支委鲁国政同志在老年大学学习电脑课程,帮助社员制作视频、下载歌谱、传递邮件,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很多同志也摸索着学会了一些网络操作,相互传递信息。党中央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科学、民主、自由、诚信、富强等都列入了正确价值观的行列。特别是在习近平主政后,发出一系列正能量,大力鞭笞贪腐,惩治滥权和权钱交易,把误国害民的党内垃圾扫地出门!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感到舒心!希望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家继续努力,为中华民族复兴做一点一滴的实事。我们九三人要进一步增强参政党的党派意识,和中共一起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制,增强政治敏锐性,大力弘扬和传达正能量。
五、存在问题主要是:一是我支社支委会成员也都很老了,又没有新来的较年轻同志接任,问题很大。今年4月我们换届就十分困难,老支委继续干,力不从心,但感到后继无人,勉强产生了新一届支委会。对于整个社组织来说,同样存在成员老化问题。二是我支社组织生活虽坚持不懈,每月正常举行,但形式多样尚不足,以后还要更多参与社内各种活动,参与组织横向的支社间联合,搞些有意义的活动。
有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各位同志指证!谢谢大家!
2016年5月8日